带附件的公文范文(精选10篇)

时间:
分享

带附件的公文范文6篇

附件指附属于公文正文的其他公文、图表、名单等材料。公文附件是公文正文内容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补充和完善公文正文的内容,与正文具有同等效力。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

带附件的公文范文篇一:

关于XXXXXXXX通知

ХХХХХХХХ:

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

附件:1.ХХХХХХХХ

2.ХХХХХХХХ

20xx年x月x日

带附件的公文范文篇二:

关于X的请示\报告\意见

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

附件:1. X

附件:2. X

20xx年x月x日

带附件的公文范文篇三:

关于通知

 

 

特此通知

附件:1.

2.

带附件的公文范文篇四:

关于XXXXXXXXXX的请示

集团领导:

根据

一、小标题

(一)

1.XXXXXXXXXXXXXXX。

(1)XXXXXXXXXXXXXXXXXXXX。

妥否,请批示。(特此报告)

附件:1.XXXXXXXXXX

2.XXXXXXXXXX

(单位公章)

年X月X日

主题词: XXXX XX 请示

带附件的公文范文篇五:

中共XXX委办公室

关于XXXXXX的请示(红色反线下空2行,居中

排印,用2号

小标宋体字)

XXXX(主送机关在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标注,用3号仿宋体字):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正文在主送机关下1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当否,请批复

(发文机关署名在正文末行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

XXXXXXXXX

20XX年X月X日

(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全称,位于发文机关署名右下方低2个字,且“日”字右空2个字,用3号仿宋体字。凡标明主送机关的公文需加盖印章)

带附件的公文范文篇六:

呈〔20xx〕X号(3号仿宋左空一字) 签发人:王XX(3号楷体右空一字)

标题(2号宋体红线下两行)

国务院办公厅:(3号仿宋标题下一行)

X X X X X X X X X X

一、X X X(黑体)

(一)X X X(楷体)

1.X X X

(1)X X X

附件:1.X X X(正文下一行右空两字)

2.X X X

单位名称(附件下两行居成文日期中)

成文日期(右空四字)

(联系人:X X 电话:X X X)(附注,成文日期下一行)

抄送(如无抄送单位,可不列次栏):(4号仿宋左空一字)

印发单位(4号仿宋左空一字)(右空一字)

20xx年x月x日

带附件的通知公文范文

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文件传输和共享越来越便捷化。在很多场合中,我们需要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发送带附件的通知公文,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带附件的通知公文范文,以供参考。

范文如下:

公告

(文件编号:XXXXX-2023)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9日)

尊敬的各位员工:

根据公司内部安排,现对以下事项进行通知,请各位员工仔细阅读,并按照要求执行。

1. 年度晚宴通知

为了庆祝公司2023年的圆满成功,展望2024年更美好的未来,公司将于2024年1月10日(星期五)晚上6:30在公司大礼堂举办年度晚宴。届时将有精彩的节目表演、丰盛的自助餐和幸运抽奖等活动。请各位员工在2024年1月5日之前回复邮件,确认是否参加,并注明附带人数。

2. 年度总结报告附件

请各位员工注意查收邮件附件,其中包含2023年度公司绩效总结报告。该报告详细记录了公司在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情况,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请各位员工认真阅读,并深入理解报告中提到的问题和建议。

3. 公司职级调整申请表

鉴于公司持续发展,我们将进行一次职级调整。希望有意申请职级调整的员工可以下载附件中的职级调整申请表格,并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所任职务以及职级调整的原因与依据。申请截止日期为2024年1月15日,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申请,并将填写好的表格发送至人力资源部。

请各位员工注意,以上事项均为公司正式通知,请按照要求执行。如有任何疑问或困惑,请及时向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咨询。

感谢大家的合作与支持!

此致,

XXXX公司

人力资源部

以上是一份带附件的通知公文范文,供您参考。在编写带附件的通知公文时,需要确保明确传达信息,提供必要的细节和要求。同时,还应注重邮件的格式和排版,使其易于阅读和理解。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

 



 

 

 

(红头文件专用纸打印)

 

 

 

 

xx单位〔2016〕xx号

 

xx单位关于规范公文格式的通知

 

所属各单位、部门:

为规范xx单位公文格式,提高公文办理的效率和质量,现将公文写作的格式要求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附件:1.标准公文格式

2.函的写作格式

3.通知的写作格式

4、请示的写作格式

5、报告的写作格式

6、工作总结的写作格式

 

 

xx单位

20xx年xx月xx日

 

 

 

 

 

 

 

 

 

 

 

 

 

xx单位xx部门、办公室 20xx年xx月xx日印发

附件1:

标准公文格式

 

1.标题:一般用2号华文中宋字体,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2.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3号黑体字,第二层用3号楷体字刷黑,第三层用3号仿宋体字刷黑,第四层用3号仿宋体字。

3.附件: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附件应当另面编排,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格式要求同正文。

4.发文署名和日期:发文署名在发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部门、监理项目部署名。发文日期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

5.加盖印章: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6.页码: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编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7.行间距: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成文日期时,可以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解决。一般公文中标题行距28磅,正文及其他单倍行距,页边距为普通格式。

 

 

 

 

 

 

 

附件2:

函的写作格式

 

函是不相隶属单位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函是公文中惟一的一种平行文种。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一、首部。主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二、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结语等部分组成。

三、结尾。一般用礼貌性语言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请对方协助解决某一问题,或请对方及时复函,或请对方提出意见或请主管部门批准等。

四、结语。通常应根据函询、函告、函复的事项,选择运用不同的结束语。如“特此函询”、“请即复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复”等。

五、结尾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发文时间两项内容,并加盖公章。

 

附件3:

通知的写作格式

 

通知是下行文,要求下级单位办理、执行或服从安排的文种。通知讲究时效性,是告知立即办理、执行或周知的事项。

一、标题:制发机关+事由+通知。

二、正文:

(一)通知前言:即制发通知的理由、目的、依据。例如“为了解决×××的问题,经×××批准,现将×××,具体规定通知如下”。

(二)通知主体:写出通知事项,分条列项,条目分明。

三、结尾

结尾可用“特此通知”,同时署名和发文时间并加盖公章。

 

 

 

 

 

 

附件4:

请示的写作格式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呈请性、期复性公文。请示应一文一事,不宜一个请示陈述多个请求事项。

一、标题:发文单位名称+事由+请示。

二、正文:

(一)请示的原因:陈述情况,阐述理由,讲清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用“为此,请示如下”。

(二)请示的事项:写明请示要求,如请求物资要写明品名、规格、数量,请求资金要写明金额。

三、结尾语:多用“妥否,请指示”,“特此请示,请予批准”,“以上请求,请予审批”,“以上请示,请予批复”等语。

四、注意事项:在发文日期下注明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附件5:

报告的写作格式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时用的陈述性公文。报告应概述事实,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实事求是,有针对性

一、标题:制发机关+事由+报告;报告前可加“紧急”。

二、正文:

1.事由:直陈其事,把情况及前因、后果写清楚。

2.事项:写工作步骤、措施、效果。也可以写工作的意见、建议或应注意的问题。

三、结尾:可写“特此报告”、“专此报告”,后面不用任何标点符号。

 

 

 

 

 

 

附件6:

工作总结的写作格式

 

一、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

3.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经验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要做到分条缕析,事项归类。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

 三、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署名,日期

带附件的通知公文范文

公文标题,关于举办“文明礼仪”讲座的通知。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文明素养和礼仪修养,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现决定举办一场“文明礼仪”讲座,特向全体员工发出以下通知:

一、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将邀请资深礼仪培训师进行讲解,内容主要包括,礼貌用语、社交礼仪、职场礼仪、形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通过讲座,旨在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提高社交技巧,增强职场竞争力。

二、讲座安排。

时间,XX年XX月XX日(周五)下午14:00-16:00。

地点,公司会议室。

参加对象,全体员工。

三、参加要求。

1.全体员工务必准时参加讲座,如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请提前向人力资源部请假。

2.请假人员需在讲座结束后补交请假条,经部门主管签字确认后方可生效。

四、其他事项。

1.参加讲座的员工请自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点内容。

2.请各部门负责人提前通知员工,确保全员参加。

特此通知,望各位领导和同事积极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人力资源部。

XX年XX月XX日。

以上是一份范文,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尊敬的XX:

 

你好!

 

首先,我感谢你一直以来给予我的各种帮助和支持。

 

附件是我最近准备的XX项目报告,总结了近期研究进展及实验情况。此外,根据实验结果,还提出了一下建议:

 

1)应继续深化研究,系统地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质量标准。

 

2)可以将结果发表,以吸引更多有关专家加入。

 

3)改进实验设计,增加实验精度和重点,增加实验的科学性和详细性。

 

最后,希望这份报告可以给你带来帮助,让你在未来的研究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祝贵单位取得更大的成功!

 

此致

 

敬礼!

 

 

 

 

 

 

 

本科生毕业论文附件

 

 

 

 

 

论文题目 企业并购中的价值增值分析

学生姓名 ****

学生学号 *********

指导教师 某某

二级学院 财经学院

专业班级 财务管理**班

 

 

注意:目录中的八项内容的顺序不能改变,一个都不能少。

 

 

 

 

 

 

上海商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

专业班级

财务管理**班

学号

**

主指导教师

姓名及职称

*** 讲师

辅助指导教师

姓名及职称

*** 讲师

题 目

企业并购中的价值增值分析

论文的主要任务与具体要求

主要任务:

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对企业并购中的价值增值分析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完成至少8000字论文。

具体要求:

1.查找企业并购中的价值增值分析的有关资料;

2.阅读并深入研究这些资料;

3.总结归纳出企业并购中的价值增值分析的主要内容;

4.能够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

进度安排 (包括时间划分和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第一阶段:20**年10月14日—11月24日 充分理解课题,调研,查找阅读文件资料,论文开题报告、开题答辩。

第二阶段:20**年12月2日—20**年2月13日 下达任务书。

第三阶段:20**年2月21日—20**年3月7日查阅资料,提交文献综述,,实习,调研,整理资料,完成论文初稿,与论文指导老师交流沟通。

第四阶段:20**年3月28日—4月25日 中期检查。修改补充论文,同时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根据指导老师的审查修改毕业论文。完成定稿,提交给指导老师。

第五阶段:20**年5月11日前 综合整理论文有关资料,准备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7

[2] 黄嫚丽,蓝海林,李卫宁.成本优势基础的企业价值增值路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9(4):30-35

[3] 邢纪梅.对企业并购的成本与效益分析[J].现代商业,2007(5):165-167

[4] 宋秀珍,谭中明,周洁.基于EVA的并购方并购绩效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08(3):57-69

[5] 吴永民,杨娜.基于价值增值的内部控制[J].商业时代,2009(11):56-57

[6] 郭加林.论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J].会计之友,2009(9)下:49-50

[7] 齐松梅.论我国企业对外并购的现状与市场绩效[J].当代经济,2008(1)上:50-52

[8] 孙红梅.企业并购的成本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8):37-39

[9] 许磊行,陈丽珍.企业并购的价值增值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6)

[10] 张风科,杜思成,张驰.银行业并购重组的现状、成本效应分析和启示[J].中国经济评论,2005(10):69-72

[11] 李文.企业并购的效应分析及政策建议[J].会计师,2009(10):88-90

[12] 罗小明.企业并购动机分析[J].经营与管理,2009(6):14

[13] 杨欢欢,马丹.企业并购理论述评.金融经济,2009(5):65

[14] 王新利,李泽红.企业并购行为的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2):91-93

[15] 罗群辉,宁宣熙.企业并购整合中的协同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5):92-97

[16] 沈洁.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协同效应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9(2):51-54

院(系)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名及院(系)公章: 年 月 日

任务下达人

(主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任务接受人

(学生)

(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企业并购中的价值增值分析

学生姓名 ******

学生学号 *********

指导教师 某某

二级学院 财经学院

专业班级 财务管理***班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并购愈演愈烈,交易数量和规模都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企业越来越重视利用并购这一手段来拓展经营,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的。并购关系着一个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成功的并购模式理念与方法能使企业健康的发展下去。在经济体制日趋成熟的今天,通过并购要获取企业价值增值的目的得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方能取得并购成功。

一、课题背景

企业并购活动始于19世纪末,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并购之风愈演愈烈,企业并购在西方经历了五次浪潮,促进了财富的集中、资源的重新配置、企业组织结构的变迁,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并购来进行发展,提升企业生存能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并购是产权交易的重要方式,通过并购使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生产工艺不断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了实现并购的增值目的,有必要从并购的动因、增值来源及成本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地分析、思考和研究。

二、课题意义与目的

为了使企业并购能产生最大的并购增值,以并购后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并购的财务目标,围绕这一并购财务目标制定并购财务战略以确定企业价值增值的来源、寻找目标企业、选择并购融资方式,使每个环节都以价值创造为标准,综合考虑并购成本及收益,从企业的现金流、资本结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等多个角度详细分析通过并购给企业带来的绩效,从而确保并购后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并购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企业并购增值分析,供企业并购时参考。

三、国内外现状

(一)国内对并购价值增值研究现状

冯必容在《基于价值的战略绩效评估研究》中在采用价值增值作为衡量绩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价值的战略绩效评估方法,包括财务指标和战略性指标,战略性指标包含客户评估指标、过程评估指标、研发评估指标和员工评估指标。

朱南军和王平在《公司并购创造价值的财务学分析》中运用因素分解方法分析了并购影响公司现金流量变动和创造增量价值原因;其次,研究折现率在公司并购过程中降低的可能性,从违约破产风险的降低和资本结构的优化两个方面分析折现率影响公司并购创造增量价值的过程。

张新以1993—200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发生的全部共1216起并购重组事件为分析样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采取事件研究法,还是采取会计业绩数据,都表明并购重组为目标公司创造了巨大价值,但对收购公司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并购重组动机主要是出于价值转移和再分配目的。

从研究情况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并购的价值增值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然而,由于研究样本不同、以及研究方法上的缺陷等原因,并未能取得一致性结论。一方面,现有研究大都基于西方有关并购的理论分析基础,或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或运用折现现金流量法来评估企业并购前后价值的变化,而这一方法基于未来的现金流为基础,对企业价值的变化不能准确的预测。另一方面,国内外的研究局限于并购价值增值的某一方面,缺乏对企业并购价值增值的系统研究,对我国企业并购价值增值的深层次分析也不足。本文主要通过对企业并购价值增值来源的分析和成本收益的分析来研究企业并购中的价值增值。

(二)国外对并购价值增值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国外并购价值增值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并购能否增加企业价值,为谁增加价值以及如何增加价值等方面展开。主要是利用财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70年代后则运用剩余分析法或称为基于事件的方法;80年代后,则关注于如何增加企业价值,偏重于小样本、个案的深度分析。

1.并购价值增值的财务统计分析

此时的研究大多以微观经济学为研究背景的学者为主,所关注的问题是“并购是否能够为双方股东增加价值”。他们运用财务数据,对一些并购案例作了分析。目前,对并购是否增加企业价值存在分歧和争论。麦肯锡咨询公司通过对美国、欧洲和日本150家最大公司的跨国联营和并购进行了调查,发现半数获得了成功。根据科普兰等人的研究也表明:采取并购的企业有50%的企业获得了成功,也就是说采取并购方式为企业价值增加的企业有50%获得成功。

通过对并购案例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并购为企业价值的增加提供了一种可能,并购可能会造成企业价值的增加,为股东创造财富,但也可能造成企业价值的毁损。当企业制定了正确的并购战略,拥有突出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会大大提高企业并购成功的可能性,企业的价值也会相应的增加。

2.并购价值增值的战略管理研究

20世纪70年代,金融经济学家试图将并购作为单个事件从企业日常经营中分离出来,通过资本市场中股价的波动来分析并购的经济影响。这种方法称为残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总的收益是正收益,被并购企业的股东收益比较大,而且很稳定,但是并购企业的股东收益则小的多。

Singh采用了金融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一基于事件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相关并购增加的企业价值比不相关并购要高。随后,很多学者遵循着Singh的研究模式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三种不同的结论:(1)相关并购好于不相关并购;(2)两者在增加企业价值和实现协同方面差不多;(3)不相关并购比相关并购增加的价值更高。除此之外,这些研究还证明,被并购企业的股东从并购中获得的收益一般高于并购企业的股东。

Bruner在综述1971至2001年间230篇从不同角度研究成熟市场并购绩效文章的基础上,非常谨慎的提出:并购重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某些利益相关方增加价值,但必须谨慎对待。

BerkoviCth&Naaryanan认为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或者为了避免将自由现金流返还给股东而保持控制资源的数量,或者由于对并购的盲目乐观和错误估计协同效应,而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并购决策,导致并购公司甚至并购双方的价值增值为负值。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提出企业并购的定义、动因及方式,然后指出企业并购中价值增值的来源和在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企业并购的成本收益方面进行分析,对此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五、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企业并购以获得价值增值,价值增值的来源有哪些,并购的动因、方式以及增值的动因是什么,成本收益的分析势在必行,这些都是本文需探讨的首要问题。

2.如何正确有效的管理和运用企业和社会的政策措施,提高管理效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达到产权明析,也是本文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六、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增值分析的内容不够完整,逻辑顺序不够清晰。解决办法是大量阅读文献,深入思考。

七、论文章节结构安排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基本理论

1.1 企业并购的概念

1.2 企业并购的动因和方式

2 企业并购价值增值的来源分析

2.1 获取战略机会

2.2 发挥协同效应

2.3 提高管理效率

3 企业并购的成本收益分析

3.1 企业并购的收益分析

3.2 企业并购的成本分析

4 并购融资与企业价值增值

4.1 并购融资方式

4.2 企业并购融资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八、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序号

起止日期

任务

提交阶段成果

备注

1

20**.11-20**.02

收集资料、选题、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2

20**.02-20**.03

完成论文初稿

论文

 

3

20**.03-20**.04

修改完善论文,定稿

论文

 

4

20**.04-20**.05

准备答辩

答辩讲稿

 

九、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7

[2] 黄嫚丽,蓝海林,李卫宁.成本优势基础的企业价值增值路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9(4):30-35

[3] 邢纪梅.对企业并购的成本与效益分析[J].现代商业,2007(5):165-167

[4] 宋秀珍,谭中明,周洁.基于EVA的并购方并购绩效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08(3):57-69

[5] 吴永民,杨娜.基于价值增值的内部控制[J].商业时代,2009(11):56-57

[6] 郭加林.论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J].会计之友,2009(9)下:49-50

[7] 齐松梅.论我国企业对外并购的现状与市场绩效[J].当代经济,2008(1)上:50-52

[8] 孙红梅.企业并购的成本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8):37-39

[9] 许磊行,陈丽珍.企业并购的价值增值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6)

[10] 张风科,杜思成,张驰.银行业并购重组的现状、成本效应分析和启示[J].中国经济评论,2005(10):69-72

[11] 李文.企业并购的效应分析及政策建议[J].会计师,2009(10):88-90

[12] 罗小明.企业并购动机分析[J].经营与管理,2009(6):14

[13] 杨欢欢,马丹.企业并购理论述评.金融经济,2009(5):65

[14] 王新利,李泽红.企业并购行为的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2):91-93

[15] 罗群辉,宁宣熙.企业并购整合中的协同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5):92-97

[16] 沈洁.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协同效应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9(2):51-54

十、指导教师意见

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名: _***_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中的价值增值分析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善、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并购的市场化运作已逐步展开并在当今世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经济学者开始重视对并购的研究,下面就来总结分析一下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

一、企业并购理论

企业并购理论在最近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下面介绍新古典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并购理论的研究。

(一)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并购的研究

新古典经济理论是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建立起来的,它主要从技术角度看待企业。该理论认为,在给定生产函数、投入和产出的竞争市场价格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按利润最大化即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对投入和产出水平作出选择。由于生产中有一些固定成本独立于产出水平,在变动成本总额随着产出增加而提高时,平均成本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在达到某一临界点时,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就变得十分困难。因为,有些投入,如经营能力,很难随企业规模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在超过临界点后,企业的平均成本又会开始上升。

美国经济学家Hart等认为,从积极方面来讲,该理论在一般意义上强调技术的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模收益是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一理论并未令人满意地确定企业的边界。Hart指出,企业并购的实质不是技术规模,而是制度边界的确定。解决制度边界的确定这个基本问题,单靠传统的规模经济理论是不够的。因为,新古典经济理论既可适用于世界上只有一家巨大企业,每一家现有企业都是它的一个部门的情形,也适用于现有企业的每一个工厂和部门都成为独立企业的情况。为区分这两种可能性,就有必要引入新古典经济理论中所没有的其他因素。

(二)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并购的研究

1976年,MichaelJensen和williamMeekling从企业所有权结构入手,提出了“代理成本”问题。在他们看来,代理成本源于经理人员而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这样一个事实。在部分所有的情况下,股东的目标与管理者的目标可能会发生冲突。为了保证管理者能为股东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公司必须付出代价,这些代价被称为代理成本。代理成本主要包括:监督管理者行为的耗费;调整公司组织结构,以限制管理者行为偏离组织目标的耗费;因为管理者不是完全所有者,可能不及时采取行动而失去获利机会所造成的机会成本。可以推断,在所有权极为分散的公众公司中,代理问题会更为严重。

Fama和Jensen指出,在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将企业的决策管理与决策控制分开,能限制代理人侵蚀股东利益的可能性。Fama指出,通过报酬安排以及经理市场可以减缓代理问题。

Manne指出,当组织机制和市场机制不足以解决代理问题时,接管被看做是最后的外部控制机制。通过公开收购或代理权争夺而造成的接管,将会使公司的现任管理者被潜在的竞争者所取代。Manne还强调指出,如果由于低效或代理问题而使公司经营业绩不佳,那么,并购机制使得接管的威胁始终存在。

代理理论从公司权力和利益结构入手探索并购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虽然并购机制可以降低代理成本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可以肯定地说,并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控制代理人的行为。同时,代理理论也不能确定企业的边界。

与通过并购可以解决代理问题的观点相反,一些学者认为,并购本身是代理问题的表现,而不是代理问题的解决,因而对通过并购能提高企业价值持怀疑态度。例如,Mulle提出的经理主义,就是把并购行为归因于经理规模扩张的动机。因为在他看来,经理的报酬是企业规模的函数。Ron.R提出的“自负假说”则把并购行为看做是经理自负的表现。

(三)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并购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Coase的交易费用理论和以Williamson的资产专用性理论为基础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异军突起。新制度经济学派提出了企业并购是对交易成本节约的动因假说。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解释说:如果建立和运作企业所需要的组织费用小于利用市场机制的交易成本,那么用企业替代市场是有利可图的。Coase认为,市场机制和企业组织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两者均可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两种机制的运作都是有成本的,市场机制需要交易费用,企业组织耗费组织费用。而后由Williamson等人对这一理论做了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并购是由于效率方面的原因。具体地说,并购是企业内的组织协调对市场协调的替代,其目的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理论对纵向一体化并购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交易所涉及的资产专用性越高,不确定性越强,交易频率越大,市场交易的潜在成本就越高,纵向并购的可能性就越大。当市场交易成本大于企业内部的协调成本时,纵向并购就会发生。交易成本理论对混合并购的解释是“内部市场”说。它认为,混合并购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多产品企业内的“市场”能节约交易费用,或者说比外部市场更有效率。即是说,多部门组织可以运用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等组织原则,使其管理费用可以低于这些不相关经济活动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所发生的费用。由此,可以把多部门组织看做一个内部化的资本市场,通过统一的战略决策,使得不同来源的资本能够集中起来投向高赢利部门。它反映资本市场经由管理协调取代市场协调而得以内在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正如Williamson所说的“混合企业组织的基本功能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把资源分配到高赢利部门”。交易成本理论不但在方法论上是崭新的,而且,它所提出的交易成本概念抓住了一个常被忽略、却又对企业绩效影响很大的因素。其分析视角使我们对并购行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但是,交易成本理论“没有能够同时分析一体化的收益和成本,也没有能够分析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对于一体化总收益的影响。因此,也就没有确切地指出企业治理的边界”。

二、国内外学者对并购的研究

(一)国外的研究成果

西方学者对企业并购收益的研究起步较早,如M.Firth(1977)对1969~1975年英国发生的486起收购案例进行了研究;G.A.Jarren和A.B.Poulsen(1987)考察了1963~1986年的526起并购事件;Tim C.Opler和J.Fred Weston在1993年对美国1979~1987年间并购后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均表明:并购事件为目标公司股东带来大量的超常收益,但对并购公司股东来说,作用则不明显。

(二)国内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从多个角度,使用不同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绩效进行了大量的实证检验。

万潮领、储诚忠(2001)考察了1997~1999年的并购重组事件,分析结果表明:公司业绩在并购重组当年或重组后次年出现正向变化,随后呈下降态势,并购重组没有带来公司价值的持续增长。

冯根福等(2001)以1995~1998年201个并购事件为样本,考察了并购公司的财务指标,结论是: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从整体上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过程;不同类型的并购在并购后不同时期内业绩表现不相一致。

上述研究尽管选取的样本以及测量的区间有所不同,具体方法上也存在差异,但目前国内外对并购绩效的研究大多都支持了并购在改善目标企业经营状况、提高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但对于其是否有利于提升并购企业的绩效尚未得到广泛一致的结论。

三、企业并购中关于企业价值的研究

(一)企业价值是否得到增值

企业并购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并购后企业的价值是否得到增值。关于企业价值的研究得到了中国很多学者的注意。

孙永祥、黄祖辉(1999)以1998年底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50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托宾Q值与公司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的相关性,认为法人股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时,公司托宾Q值和公司治理好于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的上市公司。

另外,朱武祥、宋勇(2001)以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并无显著关系。

(二)股权结构与企业、市场的关系

迄今为止,国际金融经济学学术界在“股权结构与企业经营业绩和企业市场价值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方面并无明确一致的实证结果。

Demsets和Lehn(1985)考察了511家美国大公司,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经营业绩会计指标并不相关。

MeConnell和Servaes(1990)考察了1000多家公司,发现公司价值与股权结构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内部控股股东股权比例小于40%时,托宾Q值随控股比例的增大而提高;当控股比例达到40%一50%时,公司托宾Q值开始下降。而Mehran(1995)发现,股权结构与企业业绩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Morck、Nakamura和shivdasani(2000)研究了日本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托宾Q值的关系,发现公司价值与主办银行持股比例负相关。当公司主办银行持股比例较低时,公司托宾Q值随主银行持股比例上升而下降;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这种负相关逐渐减弱,甚至转变为正相关。

Hofderness(2001)认为,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影响显著的结论证据甚少。特别是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上,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法制比较完善,经理人市场比较有效,对上市公司的评价和控制权收购等资本市场功能有效性高,很难区分股权结构在企业价值变化中的作用。因此,股权结构与企业经营业绩和价值的关系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迷。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7

[2] 许磊行.陈丽珍.《企业并购的价值增值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5.6

[3] 邢纪梅.《对企业并购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现代商业,2007年第165-167页

[4] 宋秀珍.谭中明.周洁.《基于EVA的并购方并购绩效实证分析》.财会通讯,2008年第3期第57-69页

[5] 吴永民.杨娜.《基于价值增值的内部控制》.商业时代,2009年11期第56-57页

[6] 郭加林.《论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会计之友,2009年第9期下第49-50页

[7] 齐松梅.《论我国企业对外并购的现状与市场绩效》.当代经济,2008年第1期上第50-52页

[8] 杨欢欢.马丹.《企业并购理论述评》.金融经济,2009第65页

[9] 李文.《企业并购的效应分析及政策建议》.会计师,2009.10第88-90页

[10] 刘金更.《企业并购财务决策理论文献综述》.管理观察,2009年第31期

[11] 陈善朴.《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1期

[12] 张巧良.张洁.《企业并购绩效研究述评》.商业时代,2009年第2期

 

外文文献原文

A GIDDY RIDE ON THE M&A CAROUSEL

By Lina Saigol

 

In January 2000, as Steve Case unveiled the all-stock $164bn merger between AOL and Time Warner, the AOL chief executive declared it an historic moment that would transform the competitive landscape of the media business and the way people used the internet forever.

A decade later, the “deal of the century” is not only being unwound but is widely castigated as an example of the chief executive hubris that characterised a period in which the worldwide value of deals exceeded $3,500bn and bankers briefly gained celebrity status but ended with their reputation in tatters.

The new millennium began just as the US stock market was wrapping up its fifth consecutive year of double-digit gains and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had started to ebb. The urge to merge was driven by globalisation, deregulation, the need to reduce costs and the desire to gain critical mass – not to mention chief executives' penchant for empire-building. Bigger was not only better, boards felt, but was necessary if companies were to compete and survive on the global stage.

With the rise in M&A, came the rise of the M&A bankers.By the end of 2000, Wall Street's three biggest investment banks – Goldman Sachs, Morgan Stanley and Merrill Lynch – had each advised on deals with a combined value of more than $1,000bn.

Corporate Europe was also restructur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uro in 1999 and the creation of a single capital market triggered the biggest hostile deal ever: Vodafone's $172bn takeover of Mannesmann. That same year, Vivendi launched an audacious $34bn acquisition of Universal Music of the US. European chief executives had finally joined the globalisation game.

Over the next eight years, Eon – formed in 1999 by the merger of German utilities Veba and Viag – would buy Powergen of the UK; Iberdrola of Spain would acquire Scottish Power; and Gaz de France and Suez would strike a $70bn merger deal.

By the third quarter of 2000, however, worldwide dealmaking had started to slow down.Investors began to cool towards outbound cross-border mergers. By October, the euro had fallen in value 15 per cent against sterling and 25 per cent against the dollar from its launch, while in the US, the tech-heavy Nasdaq Composite index tumbled 39 per cent from its March high.Investors struggled to value new- fangled deals, and as interest rates began to climb, M&A activity took on a more sober mantle, shifting from new economy clicks to old economy bricks.

During the last four months of 2000, General Electric launched a $45bn bid for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Weyerhaeuser acquired Willamette Industries for $5.3bn and Unilever made an unsolicited $21.3bn cash offer to buy Bestfoods.

The end of 2000 also saw a rise in financial services mergers as the industry took advantage of the dismantling of the Depression-era Glass-Steagall laws a year earlier that had kept banking, insurance, and securities businesses separate. UBS hooked up with PaineWebber; Credit Suisse bagged 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 and Chase Manhattan took over JPMorgan. Equipped with stronger balance sheets, the banks were now ready to embark on the next cycle of dealmaking. But they would have to wait.

By the first quarter of 2001, the volume of M&A activity worldwide had reached $390bn, about a third of the volume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 year earlier. However, there were still significant deals in the pipeline and on September 3 2001, Hewlett-Packard surprised the market with a $25bn all-paper bid for Compaq. The transaction was meant to signal a new type of technology deal with real cost savings to be made.

“Dealmaking came to a screeching halt in late 2001 and stayed that way through 2003,” says Frank Aquila, M&A partner at US law firm Sullivan & Cromwell. “The high-profile corporate scandals, coupled with a weak global economy, froze both strategic and financial buyers. There was little appetite for deals as executives grappled with potential scandals, new regulations and a difficult economic environment.”

By the start of 2002, weak corporate earnings, falling shares and economic uncertainty across the globe were all weighing on the M&A market.But the dealmaking baton was about to pass from strategic bidders to the new breed of private equity groups. These had spent most of the merger boom on the sidelines unable to compete with their strategic rivals' flaunting of their highly inflated stock as acquisition currency.

Armed with about $100bn in newly-raised funds which could be leveraged to more than $300bn with cheap debt – as interest rates had fallen due to the massive liquidity injections by central banks post September 11 – buy-out groups sifted through the rubble of the downturn for cut-price assets.There were plenty to choose from. Debt-laden companies, US and European conglomerates and public companies unable to raise money from depressed equity markets were all keen to offload underperforming subsidiaries.

Private equity groups were particularly attracted to companies with apparently steady cash flows, such as Yell, the directories business that BT eventually sold to KKR. The US buy-out group also acquired Legrand, the French electricals business, for $5bn from Schneider Electric; while Madison Dearborn took private Jefferson Smurfit, the paper and packaging business, in a £3.4bn ($5.4bn) deal.

It did not take long for confidence to return to boardrooms as economic indicators started to suggest the downturn would be shallow and brief. By the second half of 2002, companies were striking deals again.

In July, Pfizer kicked off the action with a $61bn acquisition of Pharmacia, followed a few months later by Cadbury Schweppes (which snapped up Pfizer's Adams candy unit for $4.2bn in cash) and Wrigley, which launched an aggressive bid to acquire Hershey for $12.5bn after the charitable trust that controls the US chocolate group ordered it to explore a sale.

The deal fell apart in the face of fierce local opposition to the sale and ended with the resignation of 10 board members from the trust, but it did not stop the year 2002 ending with a deal which would resonate over the remainder of the decade: HSBC's $16bn acquisition of Household International, the US's biggest subprime mortgage lender. Six years later, at the height of the global banking crisis, HSBC would write off $10.6bn of the goodwill on its balance sheet associated with the acquisition.

By 2003, private equity groups were starting to make an even bigger splash as they went shopping for high-profile bargains on the British high street, attracted by the low valuations and property assets which could be used to raise cash.

By 2006, it appeared that no public company was off limits. To increase their firepower, buy-out groups clubbed together and KKR finally succeeded in breaking its own record $31bn purchase of RJR Nabisco in 1989 – until then the biggest leveraged buy-out – when it led the $33bn buy-out of US hospital group HCA.

Many of those deals highlighted the increasing role of emerging market players in the global merger game.

By the summer of 2007, the first signs of the subprime crisis started to appear. An early warning of the impending tightening came when KKR failed to syndicate $10bn in debt to finance its buy-out of Alliance Boots – a deal now seen as marking the peak of the buy-out boom.

On September 15, Lehman Brothers collapsed in the world's biggest bankruptcy. As banks around the world struggled to issue debt, several emergency rescue mergers were struck: Bank of America spent $44.4bn on Merrill Lynch. In the UK, Lloyds TSB put down $21.9bn to take over HBOS. And, ending RBS's dream of becoming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institutions, the British government took control of 70 per cent of the bank.

But the slump in dealmaking did not prevent a burst of activity in the healthcare sector at the start of the new year. Three large pharma deals valued at $121bn were agreed, including Pfizer's takeover of Wyeth and Schering-Plough's acquisition of Merck.

Sure enough, the rally in equity markets which started in March 2009 and was sustained for the rest of the year, gave some chief executives that courage. Walt Disney splashed out $4bn to buy Marvel Entertainment; Comcast agreed a complex deal with General Electric to take control of NBC Universal and Kraft launched a $16bn hostile bid for Cadbury.

Overall, however, deal activity is still stuck in the post-banking crisis malaise. The pace of global takeovers is about 60 per cent below its $3,200bn peak of 2007 and few bankers are predicting a quick upsurge in volumes. The first six months of next year will set the tone for the next M&A cycle, which bankers insist will be different.But one thing is for sure: as with previous booms, signature deals will come to epitomise its excesses.

 

From:Financial Times, Dec30, 2009

 

外文翻译译文

分分合合:全球并购十年

作者:Lina Saigol

 

1.全球并购格局

2000年1月,当史蒂夫•凯斯宣布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1640亿美元的全股票并购交易时,这位美国在线的首席执行官将这称为一个历史性时刻,将永久性地改变传媒业竞争格局以及人们利用互联网的方式。

10年后,这宗“世纪交易”不仅正被逆转,还被广泛视为首席执行官傲慢自大的例子,傲慢自大也是这一时期的特征,期间全球并购交易价值超过3.5万亿美元,银行家一时间赢得了名人地位,最终却声誉扫地。

新千年来临之际,美国股市结束了连续5年的两位数上涨行情,科技行业的快速增长态势开始消退。推动并购的因素包括全球化、监管放松、降低成本的必要性以及实现质变的愿望,更不用提首席执行官们打造帝国的偏好了。企业的董事会认为,如果企业要想在全球舞台上竞争并生存的话,扩大规模不仅更好,而且是必要的。

2.多次大型并购的实例

2.1银行家的崛起与欧洲企业界的重组

随着并购的升温,并购银行家也在崛起。到2000年底,华尔街三家最大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各自为总价值逾1万亿美元的交易提供了顾问服务。

欧洲企业界也在经历重组。1999年欧元的诞生以及单一资本市场的出现,带来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敌意收购交易:英国沃达丰以1720亿美元收购了德国Mannesmann。同年,法国威望迪大胆发起以340亿美元收购美国环球音乐。欧洲首席执行官们最终加入了全球化游戏。

此后8年期间,Eon——由德国公用事业单位Veba和Viag于1999年合并而成——收购了英国的Powergen;西班牙的Iberdrola收购了苏格兰电力;而法国燃气公司和苏伊士集团敲定了70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

2.2 2000年的并购状态

然而,到2000年第三季度,全球的交易撮合步伐开始放缓。投资者对于境外跨境并购开始变得冷淡。到当年10月,欧元自诞生之日起,兑英镑和美元汇率分别下跌15%和25%,在美国,侧重于科技企业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3月高点下挫39%。投资者很难对新出炉的交易进行估值。随着利率开始攀升,并购活动披上了更为理智的外衣,从新经济网络公司,转向实实在在的旧经济企业。

2000年最后4个月,通用电气向霍尼韦尔国际发出45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惠好以53亿美元收购了Willamette Industries,联合利华主动发出了以213亿美元收购Bestfoods的现金报价。

2000年底,金融服务业利用大萧条时期出台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在一年前废除之机,并购也开始升温。该法规定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务必须分离。瑞银收购了普惠;瑞信将帝杰收入囊中,大通曼哈顿收购了摩根大通。具备更强大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正准备启动下一轮交易撮合。但它们将不得不等待一段时间。

2.3 2000年之后的并购

到2001年第一季度,全球并购额达到3900亿美元,为上一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左右。然而,仍有大宗交易在酝酿中,2001年9月3日,惠普向康柏发出250亿美元的全股票收购报价,此举令市场感到意外。这笔交易原本将开启一种新型的科技业并购交易,实现真正的成本节约。

“2001年末,并购活动上演了急刹车的一幕,并持续到了2003年,”美国苏利文与克伦威尔律师事务所并购合伙人弗兰克•阿奎拉表示,“引人注目的公司丑闻,加上全球经济疲软,吓坏了战略和金融收购者。在高管们应对潜在的丑闻、新的监管规定以及艰难的经济环境之际,各方对并购交易几乎毫无兴趣。”

2002年初,疲弱的公司业绩、不断下跌的股价以及全球范围的经济不确定性,都令并购市场承压。但是,交易撮合的接力棒即将从战略收购者传到一批新的私人股本集团手中。在并购热潮的多数时期,这些私人股本集团只能在一旁观望,无法与那些将自己高度膨胀的股票当作并购货币的战略收购者竞争。

由于各国央行在9/11后注入巨额流动性,因此利率下滑。收购集团借助约1000亿美元的新筹得资金,这些资金可通过杠杆作用壮大到3000亿美元以上,在经济低迷的废墟中翻找廉价资产。当时它们有大量的选择空间。债务累累的公司、美欧综合企业以及无法从低迷股市融资的上市公司,都希望剥离旗下表现不佳的子公司。私人股本集团对明显拥有稳定现金流的公司尤为感兴趣,例如英国电信最终出售给KKR的黄页电话簿公司Yell。此外,KKR这家美国收购集团还以50亿美元,从施耐德电气手中收购了法国电器公司罗格朗;而Madison Dearborn以34亿英镑(合54亿美元)将纸业和包装企业Jefferson Smurfit收入囊中。

随着经济指标开始显示,经济低迷程度不深且时间短暂,没用多长时间,信心就开始回归董事会。到2002年下半年,企业又开始做起并购交易。

当年7月,辉瑞率先以610亿美元收购了法玛西亚,几个月后,吉百利以42亿美元现金收购了辉瑞的亚当斯糖果部门,箭牌向好时提出了125亿美元的大胆收购报价,此前控股这家美国巧克力集团的慈善信托机构命令该公司探讨出售的可能性。

由于当地的强烈反对,这笔交易最终落空,10名董事会成员从该信托机构辞职,但这并未阻止2002年以一笔将在本10年剩余时间引起回响的交易结尾:汇丰以160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次贷机构Household International。6年后,在全球银行业危机的最严重时刻,汇丰将注销其资产负债表上与这笔交易相关的106亿美元商誉价值。

到了2003年,私人股本集团的动静更大了。接近2004年底时,英国零售业亿万富翁菲利普•格林轻易从五家银行筹到75亿英镑贷款,试图收购马莎百货。这项交易最终告吹,但收购目标之大及所涉债务金额之高,令市场震惊。

到了2006年,似乎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是不可收购的。为了加大火力,收购集团展开了合作。KKR牵头完成了对美国医院运营商HCA的330亿美元收购交易,从而终于成功打破了自己在1989年创下的以310亿美元收购RJR纳比斯科的纪录——此前这笔交易一直是规模最大的杠杆收购。

许多此类交易突显出,新兴市场参与者在全球合并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3.次贷危机对并购的影响

到2007年夏季,次贷危机的首批迹象开始显现。首先为即将到来的资金收紧敲响警钟的是,KKR未能筹措100亿美元的辛迪加贷款,为其收购联合博姿融资——该交易如今被人们视为收购活动从繁荣走向萎靡的分水岭。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闭,成为全球最大的破产案。随着全球银行难以发行债务,一些紧急救助收购应运而生:美国银行以444亿美元收购美林。在英国,劳埃德TSB银行以219亿美元收购哈利法克斯苏格兰银行。另外,英国政府收购了苏格兰皇家银行70%的股权,结束了该银行跻身全球最强大机构行列的梦想。这场危机的影响很快就扩散至了并购领域。处于交易进程中的企业由于担心再融资,纷纷搁置了它们的计划。

但交易成交数量的锐减,并没有阻止2009年初医疗保健行业收购活动的激增。今年,制药业达成了三笔总价值为1210亿美元的重大收购,其中包括辉瑞对惠氏以及先灵葆雅对默克的收购。

显然,股市自今年3月开始并持续至年底的反弹,给了一些CEO实施并购的勇气。迪士尼斥资40亿美元收购惊奇娱乐;康卡斯特与通用电气达成了一笔复杂的交易,获得了NBC环球的控股权;卡夫向吉百利发起了价值160亿美元的敌意收购。

不过,总体来看,由于银行业危机的后遗症,并购活动仍然处于停滞的状态。全球收购总值较2007年3.2万亿美元的峰值低了大约60%,且几乎没有银行家认为交易总量会迅速上升。明年上半年将为下一个并购周期奠定基调,银行家们坚持认为,这个周期将有所不同。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与以前的繁荣一样,一些引人注目的交易最终将成为并购活动泛滥的写照。

 

资料来源:丽娜·塞格,《金融时报》,2009.12.30

 

 

 

 

 

 

上海商学院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

论文题目

企业并购中的价值增值分析

学生姓名

**

学 号

**

院(系)

财经学院

专业 / 班级

财务管理**班

主指导教师

**

辅助指导教师

**

第一阶段

论文工作进度及指导记录

对开题报告、确定题目的指导意见

指导方式:(用“√”表示)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学 生 签 字: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第二阶段

论文工作进度及指导记录

开题报告

□未交 □已交

□不符合要求□基本符合要求□完全符合要求

初稿完成情况

□ 未完成 □ 基本完成 □ 已完成

对初稿的评价及修改意见

1.基本评价及主要问题(见“说明栏”):

2.修改意见:

指导方式:(用“√”表示)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学 生 签 字: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第三阶段

论文工作进度及指导记录

初稿修改情况

□ 未完成 □ 基本完成 □ 已按修改意见完成

对二稿的评价及修改意见

1.基本评价及主要问题:

2.修改意见:

指导方式:(用“√”表示)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学 生 签 字: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第四阶段

论文工作进度及指导记录

二稿修改情况

□ 未完成 □ 基本完成 □ 已按修改意见完成

对三稿的评价及修改意见

1.基本评价及主要问题:

2.定稿前的修改意见(包括摘要、译文、格式与规范、正文要求、参考文献等):

 

指导方式:(用“√”表示)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学 生 签 字: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论 文 验 收

记 录

文件验收

□ 论文 □ 开题报告 □ 任务书 □ 电子版

论文文本

□ 封面 □ 摘要 □ 正文 □ 注释 □ 参考文献

是否同意答辩

□ 同意 □ 不同意

院(系)领导:

年 月 日

说 明

1.本记录由指导教师分阶段填写并妥善保存,面谈方式要有学生签字确认;填写完毕后指导教师交教研室置于学生毕业论文材料内,统一装订。

2.“基本评价”一栏包括论文内容、观点、分析与论证、层次结构、语言和规范、长度等。

3.指导教师的评分应结合学生的论文工作表现,视其是否认真严谨、主动负责来评定。

 

 

 

 

 

 

 

 

 

 

 

 

 

 

 

 

 

 

上海商学院毕业论文评阅书

学生姓名

**

专业班级

财务管理**班

学号

****

论文题目

企业并购中的价值增值分析

指 导 教 师 评 阅 成 绩 及 评 语

评语:

**同学针对企业并购中的价值增值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企业并购的成因,企业并购中的收益和成本,并就并购资金的融资方式提出了看法。本论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能够集中力量解决核心问题,并且举例说明使其具有操作性,较好。论文提交及时、态度认真。论文的结论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有些问题分析不够具体透彻。

 

           成绩: 主指导教师签字:

评 阅 教 师 评 阅 成 绩 及 评 语

评语:

**同学通过对企业并购中的价值增值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参考大量文献,分析了企业并购的收益和成本以及并购中应注意的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论文观点明确,结构较合理,层次清晰,分析论证较充分。但有些参考文献要标出出处。

          成绩: 评阅教师签字:

答 辩 成 绩 及 评 语

评语:

          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总成绩

总成绩得分:

 总成绩等级:

登分教师签字:

注:1、总成绩构成为指导教师评阅成绩40%、评阅人评阅成绩20%、答辩成绩40%。

2、本记录原件装入学生毕业论文档案,复印件分专业、班级按学号顺序单独装钉成册,二级院系保存。

 

上海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记录单

学生姓名

**

专业班级

财务管理**班

学号

**

指导教师

**

答辩组长

**

记录员

**

答辩日期

**

序号

提问主要内容

答辩学生答辩概要

 

 

 

注:

① 务请记录员在答辩时摘要填写;

② 答辩结束时当即交给答辩小组组长签名确认;

本记录原件装入学生毕业论文档案,复印件分专业、班级按学号顺序单独装订成册,二级院系保存。

 

 

 

 

 

 

 

 

 

 

 

 

 

 

 

 

 

 

 

 

 

 

 

 

 

 

 

 

 

 

 

SHANGHAI BUSINESS SCHOOL

 

公文通知的格式及范文

公文通知的格式

一、什么是召开会议的通知

通知是各种党和政府的部门、机关、单位向下级机关、部门、单位或工作人员传达上级指示,要求做什么事情时,所常使用的一种公文样式。同级对同级有什么事情需要告诉,有什么活动需要对方参加,主管部门也可以发通知。

通知的样式,在机关中常用的有如下五种:①召开会议的通知;②布置工作的通知;③交流情况或信息的通知;④转发请示、报告和意见的通知;⑤传达领导意见,任免干部,发布行政法规的通知。不论我们写哪一种样式的通知,在写作中都要把下列几项内容写清楚:被通知者的单位或个人名称或姓名,发出通知的目的和要求,通知的事项,发通知的单位名称和时间。

会议通知是上级对下级、组织对成员布置工作、传达事情召开会议之前广泛应用的书面通知中的一种。

二、怎样写好召开会议的通知

执笔人在写这种通知之前,要问清楚会议的详细内容。这些内容一般包括被通知的单位或个人,会议的名称,开会的时间、地点,要求参加会议者会前办什么事情等。此外,还要掌握召开会议的通知的结构、方法。

一篇完整的会议通知,包括如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标题。写在第二行中间,字略大一点。标题有三种写法:一是只写“通知”二字;二是紧急或重要事情,可以写成“紧急通知”或“重要通知”借以引起人们重视;三是把发文单位、名称、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文种也写进去。

第二部分,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单位名称或者姓名,称呼的写法有两种:一种写在第二行或第三行,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另一种是写在正文的下面一行第三、四格,写“此致”二字,接着另起一行顶格写被通知者的单位和姓名,“此致”后不要加标点符号。这种通知,被通知者见通知后要在自己的名字后边写一个“知”字,重要的会议多用此种通知方法。“此”,这,指“通知”,“致”,给与送达。

第三部分,正文。从标题下第二行,空两格写通知的内容,这是通知的主要部分。召开会议的通知要把开会的时间、地点、什么人参加、开什么会、会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等内容写清楚。如果内容多,可分段或分条来写。

第四部分:署名和日期。分两行写于正文右下方第三、四行处。如果通知以公文形式下达,则要加盖公章。

公文通知范文1

关于召开 会议的通知

(主送单位):

为了 (目的),根据 (依据), (主办单位)定于 年_月_日在 (地点)召开 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

二、参会人员: 。

三、会议时间、地点: 。

四、其他事项:

(一)请与会人员持会议通知到 报到, (食宿费用安排)。

(二)请将会议回执于 年_月_日前传真至 (会议主办或承办单位)。

(三) (其他需提示事项,如会议材料的准备等)。

(四)联系人及电话:

附件:1.参会名额分配表

2.会议回执

年_月_日

公文通知的格式及范文2

__学生会关于召开社会实践工作会议的通知

所属各部门:

为了总结交流经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今年社会实践工作,经研究,决定召开__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二、参加人员:……

三、会议时间、地点:……

四、要求:……

__学生会 (团总支)

_年_月_日

公文通知的格式及范文3

20__年工作打算汇报会的通知

机关各部门:

为深入查找20__年机关各部门工作不足,便于安排布署2013年机关各项工作,经研究决定,我局将于近期召开机关各部门20__年工作总结、2013年工作打算汇报会。相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地点

二、参会人员

三、会议的主要内容(或会议议程)

(一)机关各部门负责人汇报20__年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及2013年具体工作打算。

(二)局领导作重要讲话。

四、有关要求

(一)与会人员要准时参加会议,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机关各部门到会场签到后,必须报送汇报材料一份,用于2013年度效能监察。

(二)机关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工作总结要客观实际,真正查找到工作的不足。工作安排要站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特别是有效发挥机关部门监督职能的角度,结合部门优势和业务特点,创新性地确定今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汇报中要列出主导性和创新性工作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进度。

(三)汇报材料形成后,要组织本部门人员座谈讨论、认真修改、提高质量,坚决防止言之无物、偏而盖全。汇报材料字数在1600字左右,汇报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

特此通知

办公室

__年__月__日

带附件的公文范文5篇

带附件的公文范文 (1)

关于××××××××××的请示

集团领导:

根据

一、小标题

(一)

1.×××××××××××××××。

(1)××××××××××××××××××××。

妥否,请批示。(特此报告)

附件:1.××××××××××

2.××××××××××

(单位公章)

年×月×日

主题词: ×××× ×× 请示

带附件的公文范文 (2)

关于××××××××通知

ХХХХХХХХ:

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

附件:1.ХХХХХХХХ

2.ХХХХХХХХ

20xx年x月x日

带附件的公文范文 (3)

呈〔20xx〕×号(3号仿宋左空一字) 签发人:王××(3号楷体右空一字)

标题(2号宋体红线下两行)

国务院办公厅:(3号仿宋标题下一行)

X X X X X X X X X X

一、X X X(黑体)

(一)X X X(楷体)

1.X X X

(1)X X X

附件:1.X X X(正文下一行右空两字)

2.X X X

单位名称(附件下两行居成文日期中)

成文日期(右空四字)

(联系人:X X 电话:X X X)(附注,成文日期下一行)

抄送(如无抄送单位,可不列次栏):(4号仿宋左空一字)

印发单位(4号仿宋左空一字)(右空一字)

20xx年x月x日

带附件的公文范文 (4)

关于×的请示\报告\意见

×××:

××××××××××××××××××××××××××××××××××××××××××××××××××××××××××××××××××××××××××××××××××××××××××××××××××××××××××

××××××××××××××。

附件:1. ×

附件:2. ×

20xx年x月x日

带附件的公文范文 (5)

中共×××委办公室

关于××××××的请示(红色反线下空2行,居中

排印,用2号

小标宋体字)

××××(主送机关在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标注,用3号仿宋体字):

×××××××××××××××××××××××××××××××××××××××××××××××××××××××××ׄ„(正文在主送机关下1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

×××××××××××××××××××××××××××××××××××××××××××××

××××××××××××ׄ„。

×××××××××××××××××××××××××××××××××××××××××××××

××××××××××××ׄ„。

当否,请批复

(发文机关署名在正文末行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

×××××××××

20××年×月×日

(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全称,位于发文机关署名右下方低2个字,且“日”字右空2个字,用3号仿宋体字。凡标明主送机关的公文需加盖印章)

相关热搜

899930